臨沂沂州實驗學校個性寒假作業(yè),從愛心作業(yè)、溫情作業(yè)、傳統(tǒng)作業(yè)、勞動作業(yè)、調研作業(yè)等五個方面,從親情、勞動等看似與學習無關的內容走進學生的假期后,改變的不只是以前單一、枯燥的作業(yè)內容,還讓學生有了更多了解家人、接觸生活、關注社會的體驗,開拓了他們的眼界,讓孩子們的心態(tài)變得更積極、更健康。
愛心作業(yè):大家都來做義工
假期作業(yè)之一“做義工”,是為了“讓孩子們主動關心他人,不圖利益,不求回報,為社會做點貢獻。”
假期里,通過組織到社區(qū)、公園、車站等實踐基地參加環(huán)境保護、秩序維護、助殘幫困、義務勞動等社會公益活動,供養(yǎng)社會新風尚,培養(yǎng)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、服務意識。積極開展一次以“與文明握手,向陋習告別”為主題的不文明行為勸導活動。動員廣大青少年學生,特別是優(yōu)秀少先隊員和共青團員,走進社區(qū)、廣場、車站、公園、旅游景區(qū)等公共場所,對不文明行為進行勸導,以青少年特有的朝氣和微笑,促使廣大市民摒棄陳規(guī)陋習,糾正不文明行為,樹立文明新風尚。廣泛開展禁毒宣傳活動,幫助當?shù)鼐用裉貏e是青少年人群認識毒品危害,增強自覺防范毒品的意識。
溫情作業(yè):隔輩親剪生肖
假期里,學校號召學生感恩親情,孝敬父母,自覺地做家務,生活上的事情自理,從而鍛煉了學生的能力,使學生成為全面發(fā)展的人,并自覺接受中華民族傳統(tǒng)美德教育。溫情作業(yè)有積極開展感恩-隔輩親“幸福瞬間”攝影展和剪生肖送溫情、為孩子塑造感恩的心等活動。
假期孩子們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爺爺奶奶、姥姥姥爺和諧共處、共享天倫,在這些幸福的團圓日,一定有感恩的瞬間,比如給爺爺捶背,給奶奶梳頭,給姥爺洗腳,給姥姥洗頭,給老人打掃、洗刷,做可口的飯菜,盛飯夾菜,用心聽他們講你小時候的故事或他們自己的故事,和他們一起做一樣他們感興趣的事情,比如剪紙,下棋,陪著他們游玩……老師們布置的隔輩親“幸福瞬間”攝影比賽和剪出爸爸媽媽的生肖的作業(yè),目的是引導孩子們觀察理解并記錄這些樂呵呵的幸福瞬間,用心體驗、學會感恩。
傳統(tǒng)作業(yè):辦一張民俗手抄報
今年還有一道傳統(tǒng)作業(yè)—民俗活動大展臺,要求孩子們搜集中國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的點滴,制成手抄報。
假期中,孩子們在學校統(tǒng)一發(fā)放的大紙上面盡情涂鴉。他們在網(wǎng)上搜索到春節(jié)、元宵、端午、母親節(jié)、父親節(jié)、中秋、重陽、教師節(jié)等很多節(jié)目,還有很多春聯(lián)。“不僅知道了這些節(jié)日的名稱,還知道它們是怎么來的,怎樣過節(jié)才是最傳統(tǒng)最地道的。”
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搜集學習,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,也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。
勞動作業(yè):“四菜一湯”我做廚
“學廚藝不僅是技能鍛煉,還能讓孩子跟家長親密溝通,學會感恩。”針對獨生子女大多不會干家務的實際,學校“對癥下藥”,引導學生參與學廚藝、露一手活動??紤]到孩子們的安全,年齡小的建議他們從擇菜、洗菜、包水餃、搟面條等活兒做起,年齡大點的則鼓勵他們親自上灶露一手,學習烹調、做飯等。高年級的同學在家長的指導下,做了一次“四菜一湯”,就菜名、原料、配料、色香味、家長評價和自己的感悟做了全面的記錄,并拍成照片張貼在專用作業(yè)紙上。學生們不僅嘗到了勞動成果的香甜與樂趣,也體驗到了做家事的辛苦。家長高興的說:“個性寒假作業(yè)讓孩子們變得勤快了,也更懂事了。”目前,就“四菜一湯”的制作,學校將形成長效機制,每個寒假都以五年級和七年級學生為主開展活動,用幾年的時間,使全校學生都能掌握本項基本技能。
調研作業(yè):誰不說俺家鄉(xiāng)好
建設開放、富裕、文明、美麗的“大臨沂、新臨沂”是沂蒙老區(qū)人民的共同心愿。隨著“大臨沂、新臨沂”建設的強力推進,臨沂變得越來越大、越來越美,一個天藍、地綠、水清、路暢、燈明、城美、人旺、商興,功能和形象兼?zhèn)涞默F(xiàn)代化生態(tài)型濱河城市已呈現(xiàn)在人們眼前。通過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參觀、社會調查活動,去親身感受臨沂的變化,自己得出結論,如通過調查身邊成功人士、身邊廠礦企業(yè)、商業(yè)運作、人們的環(huán)保節(jié)能意識等,人們對“四三二一”發(fā)展規(guī)劃的認知程度等。目的是讓學生充分融入社會,感知社會,了解社會。在教師指導下,確立研究課題,撰寫調研報告,從而培養(yǎng)了學生探究社會問題能力和創(chuàng)新精神。
貼近生活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。學校對教育的這些大膽探究和創(chuàng)新,以后將更多地出現(xiàn)在孩子們的日常教育和教學中。(張福生)